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柏泉古井

柏泉古井占地150平方米,井口圆形,直径70厘米。井身由青石砖砌成。井深3.5米。于月塘角村前月塘之中。

距武汉市区十五公里的东西湖区柏泉红星大队月塘角村前有一口古井名曰“柏泉古井”。有关柏泉古井及井旁景德寺、柏树、月塘的传说,离奇神异,广为流传。

相传,在柏泉山一带有一百多个泉眼,泉水溢出地面,径流到柏泉山下低洼之处积聚,长年累月汇成了个形似月牙的水塘,于是旁边的村民们便把它叫月塘,这个村也因此也叫月塘角湾。

传说有一年夏天,百日无雨,天干地裂,河流干涸。方圆几十里的百姓不得不向百泉井涌去,肩挑手提,争先恐后,为的是弄点水以解燃眉之急。眼看井里的水越来越有些供不应求,为了更多的人吃上百泉井的水,村民们便动手淘井。事有凑巧,正好景德寺的高僧到汉阳龟山禹王庙进香,请求我佛大发慈悲,普降大雨,救民于饥渴火热之中。是时,烈日当空,热浪滔滔,几道香后,高僧已是汗流浃背,便坐在禹王庙后院的大松柏树下乘凉,奇迹出现了,坐在与景德寺相距四十余公里的禹王庙,居然能隐隐约约听到村里乡亲们的谈话声和掏井声。不可能吧,高僧不敢相信,于是侧耳俯地听之,好多熟悉的声音不绝于耳,高僧不得不相信了。待他抬起头伸伸脖子时,更是妙哉!树上的树叶随着井里村民掏井的节奏声,时黄时绿的,奇了!奇了!原来龟山禹王庙的柏树通着百泉井,井里的神鱼就是禹王庙的柏树的根变的,是禹王爷赐给柏泉民众的一个稀世之宝——木鱼。忽然,高僧朦胧欲寐,昏昏进入幻境,面聆禹王指点。禹王爷千叮万嘱要高僧好生看管木鱼,木鱼会使百泉井水永不枯竭,泉水会源源不断地涌出,今村民已将泥沙浚尽,泉涌如注,旱情将得缓解。禹王还特告高僧:人们要想一睹木鱼神姿,需仲夏日正午阳光直照之时,且要以虔诚之心,方可瞻仰神鱼真容,没有诚心,过了此时此刻,则只待来日了。高僧听罢,想现在正是观木鱼风姿的时刻,高兴至极,竟如顽童,猛的一惊,原来一梦,高僧兴奋不已回到柏泉寺里,把自己在禹王庙的所见所闻,以及梦谒禹王爷的情景告诉大家,乡亲们恍然大悟,一齐奔向百泉井,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此刻井水清澈见底,阳光正照,果见井底木鱼相对,泉水从鱼口中涌出,两泉相撞幻如一朵巨大的水晶花,井水还散发出阵阵柏子香来,任凭村民们取用,源源不断,不见亏浅。于是村民们便将百泉井改为柏泉古井。

柏泉古井占地150平方米,井口圆形,直径70厘米。井身由青石砖砌成。井深3.5米。于月塘角村前月塘之中。柏泉古井自古有三奇。一奇:传说大禹在汉阳龟山植苍柏,灵根穿越四十余里到此;二奇:至今井中犹见禹柏之灵根,每当太阳直射井底,可现柏根状若双鲤嬉水,活灵活现;三奇:古井位于月塘之中,井水清洌四溢,爽口甘甜,井水水平面亦高于月塘尺许,终年不涸。

柏泉古井奇观历代地方志均有记载。明代《嘉靖汉阳府志》记曰:“相传禹植柏大别山(今汉阳龟山)头,根达柏泉井中,故名。今土人淘井犹见树根二,状如双鲤,其泉对面涌出,如鱼嬉水。遇岁旱,犹是供数十村汲取。”明代汉阳教谕赵弼曾作诗《柏泉古井》,朱衣撰《嘉靖汉阳府志》有记,八省名宦张三异有《柏井歌》,诗人汪昶有《柏井诗集》传世。如明代诗人赵弼游柏泉井,饮柏泉水之后有诗云:“影沁空霄玉鉴光,苔封石甃色苍苍。汲来数仞清泉水,犹带高林柏子香”。该诗盛赞柏泉古井之泉水清澈透明,香味幽绵,道出了柏泉井的特异之处。

1983年,柏泉古井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对古井进行修缮,使柏泉古井面貌焕然一新。


自定义属性

  • time 3
  • left 0

图册

  • thumb

上一篇:营房墩遗址

下一篇:鹅子贩古墓群

×
Slide 1
Slide 2
Slide 3